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
“十三五”以來,我省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大力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著力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和辦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不斷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保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現就建立農村義務教育保障長效機制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意義
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是實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重要基礎,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重點任務,關系到農村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高質量義務教育體系的構建,也關系到現代化教育強省的建設。“十三五”以來,我省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補短板、強弱項,促改革、提質量,在辦學條件改善、“兩類學校”建設、控輟保學、扶貧助學、化解大班額、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面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要求,面向未來“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迫切需要繼續提升。建立農村義務教育保障長效機制,為農村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是推進教育公平、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的客觀要求,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把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的各項舉措、任務落到實處。
二、目標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省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持續提升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為重點,緊緊圍繞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規劃、投入保障、教師隊伍、控輟保學、留守兒童幫扶、課程教學改革、精準資助等關鍵環節,構建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保障長效機制,促進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加快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真正辦好家門口的學校,切實讓農村中小學生享有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重點任務
1.建立學校布局規劃完善長效機制。堅持規劃先行,各地要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以及省定辦學標準,及時修訂編制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科學審慎撤并農村學校,嚴格先建后撤制度,保留的村小和教學點要確保達到省定辦學標準要求。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建設農村溫馨美麗校園,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2.建立經費投入保障長效機制。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健全“城鄉統一、重在農村、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加大省市教育經費綜合獎補力度,完善市縣轉移支付制度。經費投入重點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適當提高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的公用經費補助水平,使鄉鎮學校經費投入增幅與水平總體高于城區學校經費投入增幅與水平。
3.建立教師隊伍發展長效機制。縣級教育等部門統籌教師編制安排要向小規模、寄宿制等學校傾斜,對村小、教學點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調配編制。均衡配置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優先統籌配置鄉村教師。加強教師教育,實施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提升農村教師業務能力。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常態化、制度化,完善骨干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和公示制度。教師崗位設置、職稱評聘、特級教師評選向農村學校傾斜。努力提高村小、教學點教師鄉村工作補助標準,確保鄉村教師實際工資收入水平高于同職級城鎮教師工資收入水平。
4.建立完善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建立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推動各地各校加大重點時段(開學、放假前后)、重點學段、重點人群的監控管理,強化各級人民政府和法定監護人的責任。建立控輟學生日常管理和臺賬檔案制度,加強心理疏導和困難幫扶,開展“一對一”精準關愛幫扶,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積極提供個性化教育。堅持深入家庭走訪與個別疏導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努力通過細心、貼心的服務,精心做好勸返復學工作,防止新增輟學,努力實現“上學路上一個不能少”。
5.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精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資助對象精準、資助標準精準、資金分配精準、發放時間精準。加大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資助資源分配向農村中小學適當傾斜,確保應助盡助。加大宣傳力度,每所學校每間教室的醒目位置都應長期張貼資助政策宣傳海報。資助全過程注重隱私保護,注重與育人相結合,實現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訪全覆蓋。提升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質量,充分發揮江蘇省學生資助申請平臺在精準認定中的作用。積極籌措各類社會資源參與助學。
6.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幫扶長效機制。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和檔案制度,全面、細致了解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發展狀況。建設校園愛心驛站、留守兒童之家等服務場所,提供留守兒童與家人溝通交流平臺,開展“愛心媽媽”“成長伙伴”等結對活動,努力守護好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按照省定辦學要求建好農村寄宿制學校,關心留守兒童和寄宿學生的學習生活,加強“全天候服務、全過程管理、全方位育人”,讓每一個留守兒童和寄宿學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父母般的關愛,促進其健康成長。
7.建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長效機制。通過組建城鄉教育集團、名校托管、教師交流輪崗等方式,建設農村中小學校發展共同體,完善城鄉一體化建設機制,促進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的提升。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城鄉互動課堂”項目,有效實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等。建立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利用骨干教師交流、省“名師空中課堂”等途徑,切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讓農村中小學生享有一樣的優質教育。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全面落實縣級主體責任,統一思想認識,加大協調力度,制定實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配合,積極推動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提升。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作為,落實細化相關工作舉措,切實做好任務分解落實和綜合考核評價等工作。
2.加強督導檢查。建立義務教育工作督查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狀況是督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各設區市要建立定期督查、縣級經常自查的督導檢查機制。各地要把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提升和教育質量提高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每年向上級部門報告工作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加強政策培訓和輿論宣傳。各地要積極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切實提高基層和相關部門對提高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和辦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掌握政策要求。要認真總結、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加強信息報送和政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省教育廳
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