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在新落成的白絨山羊絨毛品鑒暨交易中心,第二屆白絨山羊絨毛品鑒暨產品競拍活動正在進行。
這場備受關注的拍賣活動,由當地政府及河北援藏日土工作組共同主辦,報名參加的10余家企業(自然人),大部分來自4000多公里外的邢臺清河縣。11時15分,激動人心的拍賣競買環節開始。
拍賣以有保留價、增價拍賣方式進行,底價290元/公斤。首輪競價,四家企業舉號牌競價,價格增至300元/公斤……三輪競價后,拍賣價格達到320元/公斤。觀眾席來自13個行政村的農牧民示范戶代表,齊刷刷望向拍賣臺,期待出現更高的競價者。
“別看舉牌好像挺輕松,舉一次號牌,企業就多支出40多萬元。這次拍賣成交額超過一千萬元。日土羊絨品質高,又具有稀缺性,大家都想要。等著吧,后面肯定精彩。”日土縣羊絨產業發展名譽顧問、清河縣羊絨產業創業商會會長孔祥鋒說。
短暫的沉寂過后,拍賣師調整競價幅度,單次加價由10元調整為5元,325元/公斤,新一輪的競價開始,兩家企業迅速舉牌,沖刺最終成交資格。
“330元/公斤!恭喜日土縣藏蕓羊絨制品有限公司拍得第一個標的物,日土羊絨44.7噸。”隨著拍賣師一錘定音,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330元/公斤,這一價格已超越目前各羊絨重點產區平均價格約70元/公斤。
觀眾席上,來自70公里之外甲崗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格桑頓珠難掩喜悅,向同來的兩位牧民代表豎起大拇指,“真沒想到,遠遠超過了預期。”
格桑頓珠告訴筆者,整場拍賣中最關注的就是羊絨價格,以前羊絨商販零散收絨,價格壓得低,每公斤200多元,很多牧民不愿再養羊,開始養牦牛。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羊絨價格持續走低,艱難環境下,河北援藏工作隊力促首屆拍賣活動成功舉辦,實施“集中收集、規模銷售”,實現每公斤羊絨銷售價格比當期國內其他羊絨產區高出60多元,惠及全體農牧民戶均增收1500元。
“今年比去年每公斤又增長了88元,預計每戶能增收2000元以上。”格桑頓珠介紹,全村198戶,收上羊絨將近4噸,單這一項就能帶來130多萬元的收入,回去要第一時間告訴大伙兒,一起高興高興。
來自藏西北的羊絨,如何跨越千里成為河北企業的搶手貨,實現了企業愿收、牧民增收的共贏局面?
由于悠久的絨山羊飼養歷史和獨特的自然資源環境,日土白絨山羊絨是目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細度最細、長度極優的,同時兼具拉力大、伸縮力好等特點。
而作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羊絨制品產銷基地,邢臺市清河縣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美譽。2020年,在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全力協調推動下,兩縣結成產業發展戰略友好合作縣,力促日土縣白絨山羊產業加快發展、提質增效,農牧民穩業增收。
爭取河北對口支援資金1600萬元建設完成“日土縣白絨山羊絨毛品鑒暨競拍中心”,初步實現羊絨區域性集散功能;在清河縣支持下設立“人才培養中心”,選送農牧民群眾跟班學習;成功獲批“日土白絨山羊絨”地理標識證明商標,加速實施品牌戰略……在7月29日召開的日土白絨山羊絨專家、企業家座談會上,來自省農業農村廳、河北農業大學等冀藏兩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為日土山羊絨產業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今年,兩地還在羊絨生產方式上進行創新探索,拓寬羊絨產業收入增長渠道。在河北援藏工作隊幫助下,日土縣建立起分級分類標準,并首次在日土白絨山羊核心生產區熱幫鄉龍門卡村率先試行羊絨分級分類采集。本次拍賣活動中,分級分類超細絨作為今年競拍活動中新增加的標的物,共1.1噸,被河北清河宇騰羊絨公司以460元/公斤的價格成功競得。
“這一價格應該是創造了國內乃至國際原絨市場的最高紀錄。”孔祥鋒介紹,羊絨的價格在品質、羊絨的價值在品牌,未來要不斷加強品牌創建,打造羊絨產業提質增效新地標。
日土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丁會強表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到,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廣大農牧民能夠持續穩業增收,援藏產業項目正支持當地群眾走向更好的生活。
“羊絨產業收入占全縣牧民總收入的85%以上,已成為當地經濟和牧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丁會強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下一步,還將加強環境控制體系,實現白絨山羊養殖和高原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品質形象,擴大品牌效應,最大限度回饋廣大農牧民。(河北日報記者 桑 珊 通訊員 司馬龍)